王磊 2016年7月16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
长江水位急剧上涨,团望江县委书记石庆龙在抗洪一线感受到了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大汛即大考,严峻的现实面前,最基层的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交出了令人感动的答卷”。
望江县辖8镇2乡,118个村,17个社区,因其水域面积广阔、水系发达,今年受灾严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全县118个村团支部都参与抗洪抢险,组织本村青年加入县、镇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据石庆龙介绍,以往村级团组织建设长期处在“真空”状态,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村“两委”中80后的比重不断增加,加上信息沟通手段日益多元、便捷,农村基层团建的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在此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等多种方式建起了一批基层团组织。“村级团组织在抗洪救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团干部都冲在第一线。”
凉泉村团支部书记罗群也坚持在堤坝上抢险,背不动沙袋,她就承担挖土装袋的工作。赛口镇金堤村团支部书记曹优一直坚守在巡堤现场,7月2日,他突然听到落水者的呼救声,立刻跑到现场救起老人黄荣枝。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村级团组织,及时了解灾民最真实的需求信息。”石庆龙白天奋战在抗洪一线,晚上的工作则是汇总村团支部书记上报的需求信息,随后通过网站、论坛和自媒体向社会进行发布,以确保志愿者有的放矢,向灾民和抗洪战士提供急需的服务和物资。
截至7月8日,团望江县委发动青年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前往太慈、长岭、雷池、凉泉等群众安置点,为1200余灾民送去800箱方便面、600箱矿泉水等物资及爱心善款2.5万余元。
7月11日下午,记者在望江县太慈镇拦河小学采访时看到,太慈镇团委组织的志愿者正挤在操作间里,帮食堂厨师洗菜、切菜,他们在为驻地官兵烹制晚餐。
7月9日,从浙江赶来的96名武警官兵驰援太慈镇,驻扎在这所村小。因为条件有限,学校能否为这么多官兵提供必备的后勤保障,90后校长汪鹏飞心里没底。因为之前,他们还与镇里中心学校一起承担一个灾民点的安置工作。
为此,他将这一信息上报至太慈镇团委书记徐新红。在县、镇两级团组织的组织协调下,来自全县各地的志愿者汇集此地,组建起服务队,立马修建洗漱室,加设水龙头,安装灯泡、风扇、插座、晾衣绳和防蚊窗。志愿者分组轮班,从早上6点值守到晚上9点。
汪鹏飞自告奋勇承担起送饭的重任,每天中午11点,他和志愿者用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100份盒饭前往抗洪一线,路上需要驶过逼仄的田埂,还要坐小船行一段水路,往返要3个多小时。官兵吃上饭时,他们已是饥肠辘辘。
一次送饭途中,三轮车突然歪向一边,汪鹏飞本能地跳入河水中,用身体死死抵住车体:“如果官兵们吃不上饭,抗洪工作肯定受影响。”
“从起床到入睡,志愿者无微不至地保障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当天留在驻地值班的95后战士黄健涛说,“其实,青年志愿者和军人一样,都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