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望江团讯

团县委: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六化”促“三力一度”提升

来源:望江共青团  时间:2024/1/2

 为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团县委着力加强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强化团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持续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推动干部来源多元化运行机制扁平化,提升团的引领力。一是扩宽干部来源渠道。在县级层面,新招录3名公务员,选拔2名乡镇基层特定岗位人员到机关跟班锻炼并兼任部室副部长(主任),机关专、挂、兼职干部及其他工作力量较改革前增加1倍;在乡镇层面,累计选拔15名在校大学生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在村(社区)层面,268名返乡大学生向村(社区)报到。二是建立团干部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综合评价意见及排名位次向基层团委及其同级党组织反馈;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举办望江县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2期“青马工程”培训班,2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讲座,全县参与达2500余人次,覆盖到每名青年工作者和少先队工作者,解决基层专业能力不足问题。三是强化党建带团建实效。将团建、队建纳入党建整体部署,作为巡察监督、述职评议、教育评价督导和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少年儿童实行“分批入队”,落实推优入团、推优入党制度,出台《2023年望江县发展团员调控工作指引》《2023年下半年望江县发展团员调控工作指引》文件,制定入团评价考核细则,在思政考评、团课学习、志愿服务上增加权重,严把入团关。2023年,推优入团496人,推优比例达100%;推优入党87人。

推动组织方式多样化,提升团的组织力。一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建3个街道团工委、3个县直单位团支部;持续扩大“两新”组织、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团组织覆盖面,2023年新建232个非公企业团支部、37个社会组织团支部和1个新兴领域行业团支部。二是丰富拓展基层组织形态。新建3个街道“青年之家”,实现全县13个乡镇、街道“青年之家”全覆盖,依托“青年之家”云平台,组织团员青年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023年,累计发布活动302场次,覆盖团员青年8182人次。三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团。印发《共青团望江县委关于开展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团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深入开展对照检视、问题查摆和工作整改。各级团组织检视问题69个、制定整改措施77条,干部检视问题76个,制定整改措施79条。 

推动工作内容项目化引领动员网络化,提升团的服务力。一是打造“青”字号品牌项目。聚焦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打造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爱心助考、“心相融·望未来”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等本地化“青”字号品牌项目。2023年,45名青年志愿者完成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加入中华骨髓库,1名青年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开展“爱心护考 助梦启航”“助力高考 圆梦象牙塔”爱心助考活动,组织80余名青年志愿者护航莘莘学子赴考路;举办联谊活动10场次,青年参与达340余人次,青年获得感全面增强。二是打造“红领巾讲解员”品牌活动。依托县内5个红色教育基地,成功举办“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选拔培养25名少先队员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实践活动,引导少先队员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建立网上青年社群。结合青年兴趣多样化、活动网络化等特点成立志愿服务、联谊交友、返乡大学生等多个青年社群,各乡镇、街道团(工)委建立13个“团员青年交流联系群”,切实加强对各群组的监督与管理。

推动生存资源社会化,提升团的大局贡献度。一是创新团的资源筹措渠道。主动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筹措资金,2023年,依托“希望工程1+1”“圆梦德润班爱心助学计划”“爱心圆梦大学”等项目,累计资助中小学生425名、大学新生42名,资助金额达55.7万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上好学;争取省青基会“我运动·我快乐”公益项目向3所农村学校捐赠价值1.5万元的体育器材,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向特教学校捐赠暖心“体育包”和“暖流包”,丰富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课余生活。二是深化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疫情防控期间,招募74名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成立2支青年突击队,组织149名大学生和新就业群体青年志愿者加入村(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小分队,覆盖全县118个村和17个社区,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3月雷锋月,开展青年志愿服务进村(社区)活动63场次,服务时长近390小时;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清洁望江”行动、“一感两度”提升、文明创建、防电诈、防溺水、“暖冬行动”、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曹妍)